記憶中的高郵“大餃子”
發(fā)布時間:2023-3-17 9:59:32 作者:王樹興 瀏覽量:1723 【字體:
大 中 小】
高郵在過去,,將餛飩一律說成餃子,現(xiàn)在還有很多人不改,,請你去吃餃子,,不要誤會,,就是來一碗餛飩,廣東人的云吞,,福建人的扁食,,四川人的抄手;請吃“餃面”也不會面條上橫臥兩只餃子,那是笑話,。歷史上高郵的餛飩不大,,皮薄肉嫩,與面條擱在一起,,被裹挾著不違和,,到大餛飩盛行,餃面也就慢慢少了,,小餛飩變成“大餃子”,,與面條一起吃,在碗里不好看也不順口,。做大餃子的,,好像是當時飲服公司所屬的公園點心店,新品種筍肉餃子大而鮮美,,顧客排隊等著吃,。而后來,高郵飯店在人民劇場對面,,開了一扇大排窗,,讓街上人看到大鍋大灶下大餃子,唱對臺戲似的,。
上世紀八十年代,,高郵菜的作料主要是鹽糖醬油醋和生姜蔥,餃子和面條的調料也只有醬油,、葷油(豬油),、味精、黑胡椒粉,,外加一撮蔥花子,,就這樣的一碗大餃子,吃起來非常過癮,,來個飽嗝,,泛起的也是香噴噴的味道,。
我對味道和口感有較強記憶和執(zhí)念,能夠識別微小的差別并耿耿于懷,。著名文藝評論家王干現(xiàn)在的美食評論很有影響,,他特別欣賞和懷念高郵1986年的味道,那個年份在當下,,算是古早味,。經(jīng)歷七年的改革開放的1986年,經(jīng)濟條件越發(fā)的好,,飯桌上豐盛起來,,本就講究吃喝的高郵人舍得吃,開始放開來咍咍吃,。高郵兩大門派——招待所和飲服公司在政務接待和社會餐飲兩塊各領風騷,,甚至當時的揚州人也嘆氣:吃在高郵。他們跑到高郵來吃,,不僅吃雪花豆腐,、軟脰長魚、老鴨湯,、翡翠燒麥,,興趣也在不入廟堂的大眾小吃蝦籽醬油面、大餃子,。過了三四十年,,高郵的那些好吃的傳統(tǒng)味道還在嗎?在!講究人還是去吃老味道,尋找老味道,,這是一種品質追求,,是一種腔調,或許是一種生在古城的優(yōu)越感,。
面條和大餃子現(xiàn)在與高郵,,不僅是大眾食品和地方美食,也成為網(wǎng)紅小吃享譽在外,。有一家最紅最火的,,甚至有了李逵李鬼的訴爭。紅火是有理由的,,利用自媒體宣傳得好,,有打造品牌的意識;有年輕人喜歡的扎堆熱鬧,是外地高郵人返鄉(xiāng)思鄉(xiāng)的標靶食品,。作為一個游子,,我在返鄉(xiāng)時偶爾也會去品嘗一下,只為比較,。我還是鐘情于老味道的高郵大餃子,,“菱塘鹽水鵝,、俞師傅炒軟脰、小丁家大餃子”是我每次回高郵必吃的老三樣,。
小丁家大餃子是我的稱呼,,我從來沒有在意過這家餃面店的招牌,它坐落在北門大街的石牌坊邊上,,小丁是我習慣的稱呼,,他的歲數(shù)可以稱老丁。我們是街坊,,他住在我家對面的巷子里,小時候總見他弓著身子,,拱沖走人,。小丁的餃面店是夫妻店。兩口子都不喜歡與人說話,,也不和顏悅色待客,,有計較服務的便詬病衛(wèi)生環(huán)境,指責面鍋里的湯水粘稠發(fā)黑,,就是不說大餃子不好吃,,過兩天還是帶著抱怨排隊等著吃。
小丁太太小吳原先在高郵飯店站灶臺下大餃子,,她算得上將國營飯店的一套都保留了下來,,對顧客的臉色和大餃子的原汁原味;小丁的祖上是軋面的,他爺爺就做這個,,家里臥著軋面機,,我小時候到他們家買面條,機器還是手搖的那種,。小丁看來是傳了他爺爺?shù)氖炙?,做得或者識得好的堿水面和堿水餃皮。帶堿的面點不好做,,關鍵在投堿的多少和醒面的時間長短,,餃皮子更是有難度,堿放多了煮時軟塌塌的甚至化掉,。所以,,皮極薄的餛飩,皮是不敢投堿的,。餛飩講究的便是皮子,,福建的肉燕是餛飩里的上品,皮子用紅薯粉加精肉無數(shù)次捶打而成,,汪曾祺會做,,也只是興致上來才做,。他大概更喜歡家鄉(xiāng)的堿水餃皮吧,酸堿調和后生成的濃郁面香令人迷戀,。我一直認為高郵的環(huán)境,、氣候非常特殊,腌制咸鴨蛋,、做堿水面品質特別好,,恰如只有茅臺鎮(zhèn)那塊地方能夠釀茅臺酒,是能夠生成一種別處沒有的菌落,。話說遠了,,回到小丁店里泛黃泛黑的那鍋煮餛飩的湯水上面來,究其原因也與堿面有關,,但肯定是無大礙的,。四十多年前,北門大街陳大房飲食店下面條的那鍋湯,,早上八點不到就粘稠泛黑,,下面條的周矮子遇到熟人,會將叉起來的面條或者餛飩在灶臺上的小水缸里過一下,,去堿味,,還收身骨,口感更是好,。至于小丁餃面店的環(huán)境不如人意,,我覺得不重要,符合基本衛(wèi)生要求就行,。好的食客絕不排斥蒼蠅館子,,倒是有的做出名賺到錢的小館子改頭換面,一下子讓人覺得原先的美食和好感盡失無存,。我喜歡站在小丁餃面店門外,,面向北門大街吃那碗餛飩,很多時候還想自帶一只三橫碗去,,那樣會有穿越到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感覺,。
高郵人習慣中飯到晚飯之間把肚子墊一下,讓兩頓之間不挨餓,,若是為晚上的飯局,,勸你不要去吃小丁家的大餃子,吃了晚上在桌上就只有干瞪眼的份了,,一碗管飽,。小丁的大餃子,餃皮厚薄適中,,入口有面香,,有咬嚼;肉鮮筍嫩,,湯汁透著蝦籽的鮮,醬油的醇,,黑胡椒的香;一只一口或兩口下肚,,讓人大呼過癮。
細想起來,,小丁夫婦對顧客是非常好的,,價廉物美是最好的服務,他們家價格非常親民,,好像不好意思加價,,人家賣四塊一碗,他們賣三塊半;人家現(xiàn)在賣七塊一碗了,,他們才五塊,,打包也不用收費的塑料盒子。
家里的冰柜里囤積了很多速食食品,,尤以餛飩居多,我這次還是打包了幾份小丁家的餛飩回京,。我太太說:“曾經(jīng)滄海難為水,,他鄉(xiāng)的餛飩你實在瞧不上!”我說:“是的,高郵的大餃子餛飩,,你不也喜歡?!”
擔心像小丁這樣的小吃店,,他們的子女恐怕不會喜歡辛苦的老行當,哪一天悄無聲息地關門,,變成遠逝的味道,,我的記憶,會伴著口水吧,。
信息整理:揚州拓普電氣科技有限公司